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3-28
昊然
在我的家鄉靈石,過清明節,老百姓有手工制作“蛇盤兔”的習俗,這可能與春秋時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與母親葬身火海的故事有關。
從我記事起,清明節前幾天,院子里的女人們就發好了面,用靈巧的雙手捏出大大小小的“蛇盤兔”,然后上籠蒸熟。據傳介子推屬蛇,介母屬兔,“蛇盤兔”是為紀念這母子倆的。雖說是普通的面塑,但那栩栩如生的蛇吐著信子,盤繞著肥碩且高大的兔子,讓人浮想聯翩,仿佛看到介子推用身軀擋住四周的熊熊火焰,來護衛母親。
還有另一個傳說。原始社會時,靈石一帶有以蛇為符號和以兔為符號的兩個部落,經常因為地盤相互爭斗。為化解紛爭,兩位聰明的酋長不謀而合,發明了“蛇盤兔”,相互贈送于對方的百姓,眾人見這食物活靈活現又極可愛,由此便有了“蛇盤兔、必定富”的民諺,爭斗逐漸淡化。兩位酋長因勢利導,將兩個部落融為一體,強強聯合,雄踞一方。傳說雖無從考證,但其中蘊含著“和氣生財”“和為貴”的傳統文化,也寄托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家鄉地處太岳山邊緣的丘陵區,過去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小麥產量低。舊時白面緊缺,莊戶人家平日是舍不得食用的,但清明節時,家家戶戶都會毫不吝嗇地把它拿出來做“蛇盤兔”這類祭品,因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理念早已深深地刻在人們的心里。
“蛇盤兔”是清明節祭祀“后土”的必備,自古“后土娘娘”被尊為大地之母,統管一切事務。上墳時,人們先謝“后土”之恩,就是在墳地右上方整出一塊平地,把“蛇盤兔”放上去,點著香蠟,恭恭敬敬地叩上幾個響頭,方可去祭拜祖先。
“蛇盤兔”還是清明節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在家鄉人看來,送此物就是送福運。我每年清明節回鄉祭祖,臨走時,堂弟們總要給帶些“蛇盤兔”,還再三叮囑:一定要讓孩子們吃上。而我返城后自然也忘不了把“蛇盤兔”分送左鄰右舍。
此外,“蛇盤兔、必定富”的民諺還被引入了談婚論嫁中,在家鄉,男女婚配,屬蛇的很樂意與屬兔的結合,意喻婚姻會美滿幸福。清明節又快到了,鄉親們又該忙著做“蛇盤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