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3-26
“這幾年村里變化太大了,土地流轉后,不僅有了穩定收入,還能在合作社打工,日子越來越有奔頭。”3月23日,在介休市張蘭鎮孫村千畝蔬菜種植基地,村民趙曉莉對記者說。如今,張蘭鎮緊握農業新質生產力這把“金鑰匙”,通過抓產業、興文旅、育人才,全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走進孫村千畝蔬菜種植基地,村民們在田地里忙碌著,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張蘭鎮不斷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新機制,在這里得到了生動實踐,覆膜、滴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讓蔬菜種植更加綠色、高效。“這些新技術幫了大忙,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蔬菜產量和質量都提高了。”一位種植戶笑著說。
文旅方面,張蘭鎮亮點十足。走進張村“古堡花海”,古色古香的建筑與爛漫花海相互映襯,宛如一幅美麗畫卷。“我們深度盤活傳統村落資源,打造了多個古村品牌IP,舉辦了豐富的節慶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張蘭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板峪村紅色紀念館,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絡繹不絕,這里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陣地。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張蘭鎮通過多種方式培育“新農人”。在返鄉人才座談會上,一位青年激動地說:“鎮里組織的這些活動,讓我們有了更多交流合作的機會,也讓我們更有信心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鎮里還通過高素質農民培訓、特色農業觀摩等活動,提升人才素質。“通過這些培訓和觀摩,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新技術,對未來的農業發展更有底氣了。”一位參加培訓的農民說道。
張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鎮將繼續以農業新質生產力為驅動,奮力蹚出產業強、人才興、群眾富的“新路子”,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記者 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