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3-03
2月26日,晉中市2025年稀有劇種公益性演出走進和順縣北關示范小學,通過傳統戲曲展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藝術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承。
活動現場,和順縣牛郎織女晉劇院演員演繹了夫子嶺弦腔《訪昆山》及鳳臺小戲《拍蝴蝶》《送燈》等經典劇目。演員們以精湛的唱念做打技藝,配合華美服飾與精致妝容,生動展現戲曲藝術魅力,贏得師生的陣陣掌聲。
通過沉浸式藝術體驗,助力校園美育與非遺活態傳承深度融合,戲曲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承與發展離不開青少年一代。夫子嶺弦腔,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曲調優美、韻味悠長、易于傳唱,以其地域特點、文化特色和藝術魅力一直延續至今,2011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鳳臺小戲源于明末清初,是一個劇目短小精悍、音樂清脆明快、表演細膩雅致、服飾道具輕便的小劇種,因產生于和順縣鳳臺村而得名,具有一種湖光山色的韻味,于2009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演出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也促進了非遺戲曲的傳承與發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永放光芒。
“我們通過講、學、演結合的方式,讓青少年觸摸非遺的溫度。”非遺傳承人薛朱斌表示,此次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的興趣,培育新生代傳承力量。五年級學生劉姝煜在觀看后感慨:“演員的專業表演讓我們感受到戲曲的深厚底蘊,更堅定了我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記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