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5-01-15
祁縣劉家堡村王維水墨小鎮 記者 張浩亮 攝
“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在祁縣昭馀鎮劉家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繼強看來,只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找準目標定位,揮灑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筆墨,才能繪就和美鄉村的嶄新畫卷。
劉家堡村位于祁縣城東5公里處,108國道穿村而過,常住人口134戶313人,村莊總面積1617畝,村子雖小,卻憑借“中國水墨藝術村”的美譽遠近聞名。村內,十米一棵法桐樹、十步一株金玉葉,唐詩被搬到了墻上,王維塑像巍然矗立。徜徉于村中,每一處景致皆如詩如畫,每一步行走都踏著詩意。
這一切的美好并非一蹴而就。“我們村原來有處雞棚,緊挨著大街,一到夏天,味道特別難聞”“都是鄰居,我們也不好說”……村民口中所說的正是曾經的一處二層雞棚。
“雞棚問題雖是個別問題,但卻是人居環境提質繞不開的第一關,要徹底解決。嘮家常,講政策,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就這處雞棚問題,王繼強和村干部們跑了主家不下20趟,終于在2024年5月,矗立在街邊多年的雞棚順利拆除,“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只要是為了大家好,村民們最終都會理解的。”
為了激發村民的積極性,實現由“要我治”到“我要治”的思想轉變,劉家堡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采取“干部帶頭、黨員示范、村民參與”三級聯動的方式,將衛生清理作為一項“規定動作”,納入每個月的主題黨日活動中。
“在完成主題黨日活動既定的學習任務后,我們緊接著就開展衛生清理工作。起初,只有少數幾個村民參與,現在,村民們都自覺行動起來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實質性改善。”作為村委委員,魏玉娟親眼見證了劉家堡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帶來的改變。
2024年,劉家堡村按照“拆危、改舊、建新”的思路,成功拆除違建舊宅25戶,全面實施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升級工程,逐步完成了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居綠化、污水凈化、整村景區化、農廁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為實現農文旅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村子的環境好了,跟以前比起來真是大變樣!而且咱村還挨著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出門有花、有草、有水,住在這樣的地方,心里真是舒坦!”村民傅金蓉樂呵呵地說道。
環境好,發展才能好,生活才能欣欣向榮。劉家堡村巧妙地將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自然之美與唐代杰出詩人王維的人文精髓相融合,采用“支部+企業+農戶”三鏈合作共建模式,引進水墨詩詞文化創意公司,共同打造生態和文化相輝映、歷史與現代相交織的王維水墨小鎮。
“項目總占地面積達24畝,總投資金額達1.7億元,經過前期道路修建、立面改造、農戶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墨小鎮已初具規模。目前,已經建成的建筑群為王維水墨小鎮一期工程王維文化創意產業園,包括王維主題館、少年科學院、‘山居秋暝’民宿等。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的收益,還能解決本村及周邊20余人的就業問題。”王繼強說,正因為有了王維水墨小鎮,劉家堡村也被冠以“中國水墨藝術村”的殊榮,王維水墨小鎮與劉家堡村相互依托、共同發力,讓一道道美麗風景從墻上走到墻下。
“現在,村民們不出村就有班上,既不耽誤照顧家里,還能增加收入。”王維水墨小鎮創始人閆傳明介紹道,王維水墨小鎮既是劉家堡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項目,更是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跟劉家堡村景村結合的重要連接點,希望圍繞王維這個大IP,在推動鄉村振興、深化景村結合、打造特色地方文化名片上,探索出一條既貼近民生又富有創意的新路徑。
2024年,王維水墨小鎮以全新思維制作的“祁縣王維城市數字人”入選“山西文旅數字化應用創新案例”,讓靜態的名人文化、晉商文化等文化遺產活躍起來,實現了可持續、創造性傳承。同年,王維水墨小鎮被市教育局授予“晉中市研學游學基地”。劉家堡村與昌源河沿線村莊“抱團”發展,及時推出主題研學路線,并配套了誦讀唐詩、對話王維、體驗漢服等一系列特色項目,吸引了一批批研學團隊前來體驗。
“這種沉浸式的研學體驗,真是別有一番風味!”近日,正在王維水墨小鎮研學的馬墅烽,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我們穿著漢服,游走在文人墨客間,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那種感覺,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這里的研學項目很多,不僅涵蓋了現代科技領域的電腦編程、木工體驗、模型制作等,還融入了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科技與文化的完美交融。”帶隊研學的教師崔鳳琴笑著接過話茬。
“自研學課程推出以來,我們已接待研學學生1.3萬余名,接待游客1200余人。”閆傳明告訴記者。
隨著王維水墨小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劉家堡村集體積極盤活村民的閑置房屋,改造為鄉村酒店、農家樂、露營基地,全面發展鄉村旅游業,讓村民“吃生態飯”“發旅游財”。村民趙秀麗就借著融合發展的東風,在村里開了一家主打粵菜的農家樂,生意很是紅火,她希望劉家堡村發展得越來越好,自己的生意也能越做越大。
“王維水墨小鎮不僅為劉家堡村帶來了人氣,還帶動了秦村沙地紅薯、高村葵花籽等一系列本土農產品的銷售。”王繼強表示,下一步,劉家堡村將成立強村公司,進一步整合沿線資產資源,通過制度化、規模化、長效化管護運營,著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帶動村民增收,讓水墨畫卷越繪越精彩。
記者 裴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