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5-01-10
白燕村溫室大棚里種植的百香果 通訊員 薛志佳 攝
“這兒的百香果前兩天就買過,拿回去孩子們吃了都說好吃,酸甜可口,果子也大。今天放假了,想再來買點兒。”在太谷區小白鄉白燕村的溫室大棚里,一位前來采摘百香果的游客笑著對記者說。時值寒冬,棚內卻果香四溢、綠意盎然,一顆顆飽滿的百香果掛滿枝頭,宛如綠色的“寶石”,散發出誘人的氣息,這番熱鬧的豐收場景,正是太谷區實施“南果北種”成就的“甜蜜事業”。
2024年以來,太谷區小白鄉深入學習運用 “千萬工程” 經驗,聚焦本地資源特色,全力挖掘農業多元價值,為鄉村發展賦能添彩。太谷綠美園林有限公司率先從云南引進“臺農一號”百香果,開啟了北方種植百香果的試驗之旅。技術負責人白愛根站在大棚里,指著碩果累累的藤蔓介紹:“這‘臺農一號’維C 含量特別高,起初,咱們沿用傳統的蜜蜂授粉,產量最多也就三五千斤,根本打不開市場。沒辦法,只能自己摸索,經過反復試驗,創新出了人工授粉模式,這一下可不得了,工作效率上去了,產量能達到七八千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在技術突破的加持下,百香果種植漸入佳境。
如今正值冬季,本是北方水果稀缺的時節,這里卻迎來豐收旺季,吸引了周邊大批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游客們穿梭在大棚間,一邊品嘗著新鮮摘下的百香果,一邊贊嘆著現代農業的神奇。 不僅如此,“南果北種”還給白燕村帶來了更深層次的變革。近年來,白燕村瞅準觀光農業與休閑農業蓬勃發展的機遇,秉持“四季有果”的理念,大力推動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到村工作大學生胡茜楠滿懷信心地說:“白燕村將繼續依托‘南果北種’這一特色種植產業,扎根鄉村振興工作。往后,我們會根據農戶需求,幫著做好宣傳,拓展市場,把致富的‘金鑰匙’穩穩地交到每一位農戶手中。”
如今的白燕村,通過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已然實現四季有花賞、有景看、有果摘,一條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在腳下徐徐鋪開。太谷“南果北種”,正以蓬勃之勢,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鄉村的未來亮起來。
記者 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