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26
金獎!三項!
日前,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爭奪賽盛大開啟,來自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的參賽隊伍分別在新聞傳播賽道短視頻制作和文化藝術賽道(美術造型小組)賽項中榮獲金獎。與此同時,靈石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代表隊也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網絡建設與運維賽項爭奪賽中拔得頭籌。
這是我市中職學校師生過硬技能和昂揚風采的集中展示,更是我市在職業教育領域不斷突破、精益求精的有力見證。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全力發揮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著力打好“大學牌”,深入實施“雙融雙創”戰略,加快推動市校協同創新發展,致力打造全省職業教育核心區、產教融合示范區,推動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高水平人力資源與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持續擘畫“一技在手、一生無憂”的職教發展藍圖,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全力引領職業教育蓬勃向上。
改革雙驅動 勇探職教新路徑
孫靚楠是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2023屆畢業生,在2024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短視頻制作賽項中,作為隊長帶領隊員與全國67支代表隊奮勇比拼,最終脫穎而出。“能在世界級的賽事中取得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校始終秉持的‘將賽項標準融合為教學目標’的理念,持續改造提升實訓條件,為同學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與實踐環境。”孫靚楠由衷感謝母校的培養。
多年來,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不斷提升辦學實力,以“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以賽促發展”的獨特教學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我市職業教育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生動例證:從2017年我市開始實施校長職級制改革,真正實現把辦學自主權還給學校,到建立起對職業學校學年度綜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破解職業學校辦學質量不高的難題,再到在全省率先以市統籌組建23個學科(專業)共同體,解決了每縣只有一所公辦中職無法教研的現狀。一路走來,我市穩步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向著更科學、更完善、更有力的職教體系邁進,為莘莘學子鋪就通往出彩人生的堅實道路。
近三年來,全市有63名學生(僅中職階段)獲得29個國賽獎項,2403名學生獲得1726個省賽獎項。不少學生在獲獎后進入更高平臺學習工作,如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2012屆數控專業學生喬新棟,獲國賽獎項后升入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現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天津壹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與中國航天集團第五研究院合作完成月壤修復、3D打印等嫦娥六號相關項目;介休市職業中學2014屆學生胡興盛,獲國賽一等獎后升入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現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八三廠工作,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最美職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他們憑借在比賽中錘煉出的精湛技藝與堅韌品質,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了從職業院校學子到行業翹楚的華麗轉身。
校企同發力 齊育產教融合體
日前,在山西靈石亨泰榮和金屬壓鑄件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見到了不少胸前掛著“實習”工作牌的工作人員。這些工作人員全部來自靈石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在亨泰榮和金屬壓鑄件有限公司建立的“廠中校”。
據靈石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校長吳宇新介紹,該校實行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現職業技能培養與企業崗位能力鍛煉零距離對接。“技能大賽是檢驗教學質量的試金石,更是深化產教融合的催化劑。只有緊密對接產業技術語言,學生才能學有所成。”吳宇新表示。
為了讓職業教育實現真正的社會價值,我市以晉中職業技術學院為牽引,組建了晉中職教集團,集團下成立十大產教聯盟,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有效銜接。培育產教聯合體,晉中開發區紡機液壓產教聯合體和農高區現代農業(畜牧)產教聯合體獲批山西省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單位,我市成為全省唯一建設2個聯合體的設區市。各職業院校牽頭和參與23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如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牽頭全國傳媒與創意產教融合共同體、山西省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榆次區職業技術學校為全國數字技術創新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
目前,我市重點建設的6個省級特色產業學院,全部對接省級專業鎮建設和特色產業鏈。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聯合太重榆液牽頭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探索“把企業辦到學校、把課堂設到車間”的人才培養模式。平遙牛肉產業學院建設了平遙縣唯一一家食品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晉一公(山西)檢測科技有限公司,針對平遙牛肉加工過程中水分滲出問題及散牛肉低溫滅菌技術研發等問題,精準滴灌,助力企業和學生共同茁壯成長。
市縣“一盤棋” 共筑職教新版圖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系統工程,考驗的是全市教育布局的戰略遠見與執行魄力。“下好一盤棋”方能得之全盤、謀之長遠。為此,我市立足全局,以“1+11”集團化發展模式,整合分散資源,打破地域局限壁壘,優化配置教學資源,厚植人才沃土。
“1”即規劃建設萬畝職教港。其中,遠景規劃占地面積1.15萬畝,總投資額235億元。首期項目占地面積1462畝,總投資額約30億元,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晉中市衛生學校、晉中市體育運動學校、晉中市藝術學校、晉中市職業中專學校等5所學校的2.4萬余名學生入駐,為職教院校組團、人才資源集聚、創新創業迸發提供了優質優良硬環境。
“11”即每個縣(區、市)至少建好一所公辦中職學校。因縣而異、一校一策,采取保留建強、合并重組、轉型發展、終止辦學等多種方式,實施布局調整,先后撤銷平遙綜合職業技術學校、山西航空(基礎)學校,整合左權縣職業技術中學校和左權宏遠學校的辦學資源,形成每縣重點建好一所公辦中職學校的格局。
“1+11”即聚焦產業需求,構建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全市緊緊圍繞市域產業集群當地招生、當地培養、當地用工的普惠性人力資源需求,打造中職、高職、地方、產業緊密互動的產教融合新模式,持續提升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
“當地不可替代、業內高度認同、省內有地位、國內有影響”是晉中職教人的不懈追求,在職業教育的廣袤天地里,他們將繼續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使命的壯麗篇章,向著打造晉中職教卓越品牌奮勇前行。
記者 李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