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20
榆社云竹湖景區。
氣象萬千
箕榆大地滿目新
時間無言,實干有聲。
從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再到秋日碩果、冬日冰雪,時光輪轉中的箕榆大地風光無限。而比季節更迭還要動人的是全縣上下奮勇爭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砥礪奮進。
近年來,榆社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市委“156”戰略舉措,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入落實市委書記常書銘“提振信心謀發展、千方百計求突破,緊盯特色優勢產業壯鏈強鏈、百億企業破零、財政收入倍增重點方向,努力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加速追趕,為我市在全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貢獻榆社力量”的部署要求,用一個個“榆社速度”,一個個“榆社擔當”,創造性打好“五張牌”,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
項目發力 釋放縣域發展新動能
在太谷古城修繕保護施工現場,有著超30年古建彩繪經驗的岳素萍正攀高作業,精細描繪斗拱上的彩繪圖案。她的畫作立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和丈夫都是畫匠,一年純收入能達十幾萬元。”岳素萍說。
榆社素有“古建之鄉”的美稱,像岳素萍這樣從事古建筑施工的人員,常年活躍在左權麻田、五臺山臺懷、內蒙古包頭等眾多正在維修的古建筑項目上,用畫筆為眾多古建筑賦予了生機與活力,讓這些建筑深深地烙印上了榆社印記。
“今年,我們出臺了支持古建產業發展‘二十五條’,舉全縣之力讓更多的榆社老百姓借古建這門手藝端穩致富的飯碗。”榆社縣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偉介紹,全縣現有古建專業技術人員3300余人,注冊公司30余家,大小施工隊伍100余支,帶動縣內7000余人就業,年工資收入達3億元以上,人均收入達4萬元。“榆社古建工匠”已成為榆社勞務輸出與就業增收的主力軍。
除了發展古建產業,榆社縣還積極在其他項目招引建設及企業培育上持續發力。積極參加上海、京津冀等招商活動,先后與河南許昌、安徽合肥、江蘇常州等地對接,累計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3億元;實施“政府+鏈主企業+產業園”招商和專業鎮精準招商,有效推動榆化—太藥原料藥、廣生高端膠囊、上海山河景航空體育等項目落地;搶抓國家發行萬億特別國債等重大政策機遇,積極申報爭取上級各類資金,市政供熱管網改造、供熱管道老化更新2個項目成功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200萬元……這一年,實施了總投資374.37億元的100個重點項目,以項目建設引領發展、支撐發展、保障發展。
如今,已經落地的項目快速成長,正在建設的項目快馬加鞭,攻堅招引的項目勢如破竹,蓬勃發展的產業項目成為榆社縣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的底氣。
榆社古建集團古建筑模型。
靚顏提質 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曾經普普通通的村子,經過村容村貌提檔升級,如今面貌煥然一新;曾經不起眼的農家小院,經過個性化打造,如今成為開門迎客的農家樂;曾經崎嶇不平的農村公路,經過優化建設,如今蝶變為熱門打卡地……
自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榆社縣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從垃圾分類到污水處理,從道路硬化到綠化美化,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成功打造出箕城鎮北馬會村、云簇鎮東莊村、河峪鄉河峪村、社城鎮社城村4個精品示范村,以及云簇、向陽、青峪等17個提檔升級村。
環境美了,如何讓村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為此,榆社縣立足縣域實際,充分發揮交通、農牧、漁業等區位與產業優勢,全力實施設施蔬菜、肉牛養殖、特色養殖農業倍增計劃,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鼓足農戶“錢袋子”。
位于云簇鎮的三和農牧漁有限公司,有著全省最大的生態甲魚養殖基地。“縣里的倍增計劃讓公司發展迎來了新機遇,甲魚養殖規模由原來的5萬余只擴至50萬只,年產熟食甲魚由原來的2萬余盒增至5萬余盒,就業人員由原來的21名增至50名,人均月收入達3600元,實現了規模、產值、人力‘三倍增’,年銷售額達1000余萬元。”公司總經理楊麗菁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同時,榆社縣還緊緊圍繞笨雞蛋、小米、手工醋等農副產品,積極整合壯大現有專業合作社,推動其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今年新培育1個省級、2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新增合作社20家以上,有效帶動全縣農戶致富增收。
文旅融合 奏響詩與遠方新樂章
碧波蕩漾的湖面,郁郁蔥蔥的樹林,行走于云竹湖畔猶如走進一幅動人的山水畫卷。隨著“怡然見晉中·親水度假云竹湖”城市文旅形象的發布,在假期周末到榆社享親水休閑之旅,已然成為周邊游客的心儀之選。
掛餌、拋竿、收放線……王旭是一名垂釣愛好者,每逢周末都會從榆次趕赴云竹湖釣魚,享受魚兒上鉤那一瞬間的極致成就感與愜意,“這里的水域面積大,魚品種也比較多,村里住宿條件也不錯,去了很多釣場,還是這里好。”王旭提到的村是三面臨湖的巖良村,該村憑借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打造了精品民宿和主題農家樂,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進入旅游旺季,房間爆滿,都得提前預定。”村民劉俊鵬將自家小院精心改造成了“水鄉居”,隨著游客增多,生意越來越好。
今年,榆社縣更是將云竹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列為縣委、縣政府的“頭號工程”,以及推動轉型發展的“標志性工程”,積極完善政府做“生態”、中心做“平臺”、市場做“業態”的運營管理模式,全面完成投資15億元的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全力推進投資10億元的住宿接待、基礎配套等31個項目,精心布局水上運動、低空飛行等多元業態,為湖區及周邊村民發展生態旅游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放眼箕榆大地,奮進的熱潮涌動,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東呂高速榆社段。
激流勇進
榆社縣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大產業集群蓄勢勃發
一個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迅速投產……近日,走進榆社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到處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
在山西廣生膠囊有限公司高端膠囊擴產項目生產一線,記者看到項目主體已經完工,外圍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下一步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新增產能150億粒,公司總產能達到830億粒,產能規模也將位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而這,只是榆社縣全面貫徹落實市委“156”戰略舉措,創造性打好“五張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千帆競發,勇進者勝。今年以來,榆社縣以產業集群發展為方向,持續壯大現代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奮力把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
現代醫藥產業鏈成型起勢。榆化公司與太藥集團合作原料藥項目投產,4個批號產品承接訂單,年內將增加產值5000萬元以上。天生公司擴大與樂普醫療合作,產品銷售額逐年提升。醫藥包材專業鎮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增長繼續保持在10%以上,加快向省級醫藥包材專業鎮邁進。
新材料產業鏈日益擴大。東方紅新材料研發中心項目試運營,生產成品500噸,新增產值700萬元,預計全年產量可達1100噸,產值新增1300萬元。萬垟3.5萬噸特種油墨生產年底前試生產,西安隆基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加快落地。
新能源產業鏈蓬勃發展。新能源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戶,裝機容量66萬千瓦,正在加快推進新獲批的40萬千瓦光目,年內風光電光伏裝機容量將突破100萬千瓦,占比達到全市25%以上。
乘勢而上、蓄勢而進、聚勢而強,榆社縣將全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鏗鏘前行。
山西廣生膠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數 讀
全縣GDP增速位居全市第5,連續三個季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別是規上工業增加值、農村居民收入兩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市第2。2024年前三季度,GDP完成32.3億元,同比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7.38億元,同比增長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億元,同比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021元,同比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519元,同比增長6.8%。
現代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現代醫藥產業鏈成型起勢,廣生公司高端植物膠囊達效,并購九江昂泰公司,產能將達830億粒,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全年批復實施產業類項目257個,投入資金2.8億元,大力推進設施蔬菜、肉牛、生態甲魚等特色產業,帶動1.1萬余戶脫貧戶穩定增收。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拆、清、整、綠、建”同步,成功打造4個精品示范村、17個提檔升級村。
全面完成68條小街小巷亮化和城區供水供熱管道改造,有序推進18個老舊小區改造,累計實施交通項目24個,綠化造林7萬畝。
全縣“三保”等民生重點支出13.4億元,連續4年占財政支出的占比保持在80 %。
消費者正在選購甲魚產品。
?
文字:裴曉敏
攝影:耿新洲 張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