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14
走進壽陽縣朝陽鎮東河村,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農舍和村民們臉上洋溢的笑容。
今年以來,東河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基層善治為目標,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扎實行動,在鄉村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描繪出一幅和美善治的鄉村新畫卷。
東河村在網格管理方面賦能增效,創新推出“四個一”工作法。31個網格的網格員每天奔波在各自負責的網格內,認真落實一日一報告制度,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一周一遍訪,讓網格員與村民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系,深入了解村民的關心關切。每月例會成為總結經驗、交流問題、部署工作的重要平臺。每季度的考核,激勵網格員不斷提升工作質量。
“我們網格員就是村里的‘眼睛’和‘耳朵’,及時關注和傾聽著村民的訴求。”網格員常艷峰說道。通過網格精細化管理,村民訴求半小時反應,村“兩委”班子 24 小時內接辦處置,14 個工作日內辦結反饋,實現了任務書、時間表、責任人、進度條四個公開,真正做到“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這種高效的工作機制,也讓東河村的治理變得更加精準高效。村民們表示,以前遇到什么問題,總要跑好幾趟才能解決,現在好了,網格員就在身邊,問題反映上去,很快就能得到回應。目前,東河村已對 31 個網格事項開展高效處置辦結,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在村級多元矛盾調處上,東河村同樣下足了功夫。該村充分借鑒鄉鎮多元矛盾調處經驗,成立了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配備了一名專職調解員,并建立了黨員崗、代表崗、法治崗三種崗位體系,運用多維視角“聽”、把握特點“析”、系統規劃“解”、延伸工作“管”四步調解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調解員榮國瑞是村里的“老好人”,他笑著告訴記者:“調解工作不能只靠經驗,還要有專業的方法和耐心。我們先聽、再析、后解、最后管,很多矛盾在‘家門口’就解決了。”今年,東河村已成功調解了18起矛盾糾紛,調解率高達94.7%,村莊氛圍愈發和諧穩定。
東河村還創新性地實施了黨員星級化管理辦法,將黨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表現與星級評定掛鉤,黨員們紛紛走出家門,積極參與聯網入戶、包案處置和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為村民排憂解難,干勁兒十足。
鄉村善治,還要從與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做起。東河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切入點,以“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為抓手,定人員、定路段、定責任,確保環境整治無死角、無遺漏。
為了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該村利用村內喇叭、橫幅、宣傳單、微信網格群等多種宣傳方式,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及網格員以身作則,組織300余人(次),整合各類機械50余臺(次),出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累計發現問題345處,現已全部整改完畢。村民常善忠感慨道:“以前村里有些地方臟亂差,現在好了,到處都是干干凈凈的,住在這里舒心多了。”
為了確保整治成果得到長期鞏固,東河村還制定了一系列保潔制度和監督制度,組建了17人的環衛隊伍,負責垃圾收集和清運;建立了保潔人員管理制度和清潔衛生頻次標準。同時,發動村民互相監督,將隨意傾倒垃圾等行為計入“黑名單”并進行舉報獎勵,讓東河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長效保護。
“我們發動全村力量,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不留一個死角,不放過一處空缺。你看現在這環境多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趙志宏自豪地說。
站在村頭眺望,陽光熠熠,處處皆景。東河村的基層善治之路,不僅改善了鄉村環境,更提升了村民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未來,該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斷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以基層善治,勾勒出生態宜居、和諧有序的美麗圖景。
記者 楊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