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4-12-03
“要努力將群眾的‘急難愁盼’變為‘滿意答卷’。”當談到如何履行一名人大代表、基層干部的責任時,太谷區人大代表、范村鎮閆村村委會主任成小五斬釘截鐵地說。
自當選人大代表和村委干部以來,成小五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圍繞群眾生活、生產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深入群眾中間,傾聽人民心聲,多次以代表身份勤匯報、多跑腿,將收集到的問題形成代表意見建議及時遞交區、鎮人大,并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人大代表為人民的初衷。
初冬時節,閆村的蔬菜大棚排列整齊,大棚內暖意融融,各種蔬果青翠欲滴、長勢喜人。產業發展是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成小五先后走訪了山東、河北等地,了解當地通過“大棚模式”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經驗做法,希望通過改變種植模式,壯大集體經濟,提高群眾收入。在調研走訪過程中,成小五認識到,只有熟練掌握先進的大棚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導農戶自主從事產業更新,才能讓閆村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蝶變,才能更好地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外出學習結束后,成小五帶著滿滿的信心和決心回到了閆村,向大家介紹大棚種植的優勢和潛力,鼓勵村民們勇敢嘗試新的種植方式。為了解除大家的顧慮,成小五先行先試,自己出資搭建了一個大棚,通過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成功地種植出高品質的蔬菜,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此時,保守的村民們依然不敢貿然進行投資。
“既然村民們有顧慮,那就想辦法打消大家的顧慮。”成小五說干就干,個人出資400萬元,開始大規模搭建大棚,讓村民進行種植。他不僅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還對農戶建棚、種子選用、土壤施肥等進行技術指導。為了保證老百姓用到好產品的同時盡量花最少的錢,他積極聯系廠家,批量采購,進一步減少農戶的投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和村民的努力下,閆村的大棚第一年就實現了豐收,種植戶也收入頗豐。后續,村民們陸續投入到大棚種植的實踐中,慢慢實現了“戶均一畝,人均一棚”的規模。
有了產量,還要有好的銷量。成小五積極奔走在河南、上海等地,拓寬銷售渠道,努力讓閆村的設施蔬菜銷往全國各地。如今,大棚種植成了閆村農業的一大亮點,設施蔬菜成為閆村的響亮品牌。大棚種植不僅為村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還推動了當地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產業好了,收入高了,成小五又開始琢磨如何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新建以“‘三治’融合、文明閆村”為主題的街心公園,讓德治、法治、自治深入人心;進行街道兩旁的立面改造,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建污水處理廠,徹底告別“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狀況;全面進行衛生廁所改造,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創建“美麗人家”和“十星級文明戶”的活動……近年來,閆村被評為“晉中市鄉村振興廊帶建設示范村”“全國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成小五打造了成小五人大代表服務崗,通過“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亮履職”,為群眾提供政策宣傳、民意收集、技術指導等特色服務,架起了聯系群眾的“連心橋”,打通了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