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計劃經濟管理下的流通領域市場封閉,商品匱乏,到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得到初步改善,消費品市場日趨活躍,再到如今商品供應豐富多樣,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市消費領域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消費市場從小到大,總量快速擴張,結構明顯升級,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也不斷涌現,全市消費活力加速釋放,市場建設成就斐然。
消費規模擴張迅速
消費總量跨上新臺階
2023年,晉中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684.5億元,為1949年的3206倍,年均增長11.5%。
1949年,晉中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為0.21億元,到了1978年達到3.3億元,29年間平均增幅為9.9%;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我市進入了經濟快速發展階段,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穩步增長,到1989年達到14.4億元。進入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市消費市場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高潮。到了200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到74億元。進入21世紀,我市經濟進入又好又快的發展時期,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25.4億元,比2001年增長4.2倍,年均增長15.4%。
黨的十八大以來,消費品市場由繁榮轉向提質。2012-2019年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4%。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消費市場受到較大沖擊,市場波動較大。2020-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3.2%。
城鄉市場共同繁榮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市的人口結構一直以農村人口占主體,消費市場主要以農村為主。1949年、1978年,全市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7.8%、60.9%,占到消費品市場的六成以上。1989年,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50.6%,首次超過50%。進入21世紀,城鎮市場消費品市場增長加快。2011年,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325.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提升至70.6%。
2023年,全市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553.8億元,是1949年的8190倍,年均增長12.9%,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32.2%提高到2023年的80.9%。與此同時,隨著城鄉統籌、以工補農、以城促鄉等一系列新農村建設政策措施的出臺,農村經濟迅速發展。2023年,全市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為130.7億元,是1949年的918倍,年均增長9.7%,我市城鄉市場呈現共同發展的可喜局面。
消費結構穩步升級
消費層次明顯提升
計劃經濟條件下,商品短缺,消費者可選擇商品較少,改革開放以后,市場商品品種和數量增多、供給豐富,消費者在購物消費方面的自由度和選擇空間得到極大提升。
2008-2023年間,我市居民消費需求多元化發展,消費提檔升級穩步推進,消費層次明顯提升。一是私家車普及帶動汽車類消費增長,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汽車類實現零售額47.8億元,年均增長13.1%,汽車零售占限上零售額的比重為23.6%,是消費增長的重要支撐;二是房地產市場活躍帶動與住房相關的家庭居住類商品消費較快增長,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建筑及裝潢材料、家具、家用電器類合計實現零售額7.1億元,年均增長16.4%;三是精神文化發展帶動書報文體用品消費上升,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文化辦公用品、體育娛樂用品和書報雜志合計實現零售額3億元,年均增長10.2%;四是信息技術升級換代帶動通訊器材類消費加快,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通訊器材類實現零售額6億元,年均增長26.3%。
多種經濟成分并存
市場主體日趨多元
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初期,公有制經濟占絕對主導地位,商品供應渠道單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商業流通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民營資本廣泛進入流通領域,經營主體所有制性質進一步呈現多元化。
目前,全市商貿流通企業已形成了國有經濟、私營經濟、股份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互相并存、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私營企業以其經營方式靈活、拾遺補缺能力強等優勢,成為消費市場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2023年,全市728個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法人單位中,私營企業605個,占83.1%;有限責任公司112個,占15.4 %;國有企業7個,占0.96%;港澳臺商及外商投資企業 4個,占0.54%。
多樣業態彰顯活力
新型消費發展蓬勃
連鎖經營、網絡銷售、代理銷售、信用消費,專賣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賣場、購物中心、城市商業綜合體……多種多樣的新興流通方式與新興業態發展迅速,新型零售業態蓬勃發展,昭示著我市消費市場格局發生明顯變化,零售業態逐步走向多元化。
2023年,全市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390個,從零售業態占比看,專業店數量最多,為186個,占全市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的比重為47.7%;其次是品牌專賣店、超市、便利店,分別為86個、48個、28個,占比分別為22.1%、12.3%、7.2%;百貨店、網絡零售店、購物中心占比分別為4.1%、3.6%、3.1%。從銷售看,全市限額以上專業店、品牌專賣店、便利店網絡零售店等新興零售業態實現銷售總額164億元,占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銷售額的76.5%。
近年來,“互聯網+商業綜合體零售”持續活躍,2023年全市近80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單位開通了網絡銷售功能,全市限額以上商品實現網絡零售額4.7億元。
本報記者 張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