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2-08-08 16:12:10
清澈的河流中,小天鵝自由游弋
近日,在位于祁縣的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里,幾只黑鸛時而在水中嬉戲覓食,時而翩飛起舞,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生動畫卷盡收眼底,令人贊嘆不已。
“在我們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鳥中‘大熊貓’黑鸛,最多的時候有19只。”7月28日,祁縣林業發展中心濕地服務站站長郝志強介紹,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喜在河流、沼澤、濕地中覓食魚、蛙、昆蟲等,對棲息環境十分“挑剔”,“黑鸛在這里的活動區域,從原來的7公里擴大到現在的36公里,而且從以前的‘稀客’變成了‘常客’,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這里的濕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昌源河是貫通祁縣全境的第一大河流,源自平遙縣東泉鎮北嶺底村,流經晉中平遙縣、長治武鄉縣,最終由祁縣城趙鎮原西村匯入汾河。昌源河祁縣段總長60.9千米,流經祁縣7個鄉鎮。
位于祁縣縣城東部的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河道綿延36公里,總面積948公頃,是一個以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和庫塘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為基本資源特征,以底蘊深厚的歷史人文景觀和濕地生態文化為特色,集飲用水源地、濕地生態、重點野生動物及棲息地保護、生態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項目總投資4.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濕地保護、濕地恢復、科普宣教、基礎設施等工程,現已全部完工。
祁縣林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兆祁介紹,昌源河濕地公園分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5個區域,地貌類型自南到北依次為山地、黃土丘陵臺地和平原3種地貌,包含了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庫塘濕地三大濕地類型。
“隨著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不斷建設和生態功能的逐步完善,來此棲息的珍稀野生鳥類的種類和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王兆祁說,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共有維管束植物93科286屬457種,有脊椎動物29目76科296種,其中鳥類224種,包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黑鸛、鴛鴦、小天鵝、猛禽類33種。
據介紹,去年9月份,有一大群白鷺、大白鷺和蒼鷺等水鳥在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飛翔、休憩、覓食,其中白鷺種群的數量達63只,這是濕地公園監測工作開展以來,監測到白鷺數量最多的一次。
近幾年來,隨著濕地公園內鳥類種類及珍稀野生鳥類數量明顯增多,2019年8月,國家林業局授予祁縣昌源河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稱號。9月,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獲得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批準,成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
堅決徹底的治理,帶來了顯著變化。如今的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已呈現出五大成效:一是河流形態和濕地生態得到全面恢復,生態服務功能大幅提升;二是改善了動物棲息環境,珍稀鳥類物種及數量明顯增加;三是優化了河流沿線環境,廢棄物得到可持續循環利用;四是開發生態旅游,為人們提供絕佳的休閑場所;五是打造濕地文化宣教平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以前這里雜草叢生,垃圾成堆,通過一系列改造工程,如今這里水清草綠,簡直就是天然氧吧,我每天都會和家人來這里散步、跳舞,感覺身心都特別放松,而且生態環境好了,經常可以看到各種鳥類成群結隊悠然戲水,畫面特別美。”說起家門口的變化,居住在附近的劉女士深有體會。
近年來,祁縣圍繞汾河生態治理建設,下大力氣建成了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實施了昌源河至入汾口河道治理、烏馬河河道治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堤外蓄水等重大工程,極大地改善了汾河支流沿線生態環境和城鄉環境。隨著一系列生態治理項目和城市提檔升級工程的實施,祁縣正逐步形成“三河匯流、兩岸錦繡、全線成景”的城鄉生態畫卷。
如今,山西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生態旅游愛好者的“幸福天堂”。公園正以山明水秀的生態之美、歷史人文的厚重之美、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不斷探索的創新之美,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吸引著更多人的腳步。
文/記者 馬永紅
圖/記者 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