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8-08 11:20:50
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市調研時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賦予的新使命。市委書記吳俊清刊發的《牢記囑托 敬畏歷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態》署名文章,充分體現了市委感悟真理偉力、矢志感恩奮進的政治自覺和堅定擔當。榆次作為晉中首善之區,特別是總書記親臨視察、殷殷囑托,理當帶頭踐行“敬畏歷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態”,奮力走好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路,在新的歷史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書寫更大榮光。
涵養歷史底蘊,把握時代機遇,激發榆次發展新活力。榆次雄踞三晉中樞、省城門戶、晉中核心,自古就是交通鎖鑰、兵家必爭之地。隨著城市核、智創谷等重大布局加速推進,榆次的戰略地位發生了本質性、革命性、歷史性的提升。我們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培養宏闊的發展大局觀,牢牢把握好這一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提高站位、拓寬視野,強化擔當、提升標準,充分發揮好服務、融合、承接的功能,全力做好城市建設、項目征拆、基礎配套等服務保障,著力改善衛生、生態、社會、營商等各方面環境,“連南”與農高區優勢互補,“接北”與示范區錯位發展,主動與大學城協同對接服務智創谷,全力建設創新創業集聚寶地、現代都市農業高地、高端商貿物流基地、休閑康養宜居福地;著力在聚勢、聚人、聚氣上下功夫,緊靠省市戰略和政策導向,積極引進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真正讓各方力量、各類資源進得來、留得下、聚得住,力爭三到五年時間常住人口突破百萬,著力打造全省最具品質、最具影響的產教融合中心、農旅體驗中心、區域消費中心、品質生活中心,全方位激活“動力源”、建設“強磁場”、打造“增長極”。
擦亮文化底色,盤活自信之本,激發趕超跨越新動力。榆次擁有各級文保單位140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9個,A級景區達到全省最多的11家,振興文旅、發展三產服務業是榆次趕超跨越的重心所在、自信所在、希望所在。我們必須堅持傳承性發展,全面核查、登記全區文物,摸清文物底數,積極推動對宣承寺、十八兵團指揮部等重點文物的修繕和張慶觀音堂等文物的搶修工作,推動南莊架火等重點非遺項目在國家平臺展示、升級,切實讓文化遺產“傳下去”;必須堅持集成性活用,持續抓好A級景區創建和提檔升級,加快推進重點文旅企業、文旅村鎮項目,推動榆次老城、小西溝二期工程、棲鳳谷康旅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獨具地域特點、民俗風格的“書法村”“鑼鼓村”“非遺村”“票友村”“民俗村”,同時要持續抓好百里鄉村振興廊帶提檔升級,充分激發新知識青年農民活力,全力打造好三郝農科、清清蘋果、林果豐等一批特色農旅品牌,切實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立足“特色、高端、精品”方向,充分發揮榆次科教人才、創新創業資源集聚的優勢,深度開發文藝演出、旅游康養、創意產品、生態休閑,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深入策劃、挖掘、拍攝一批反映榆次文化資源的產品,精心包裝打造好“魏榆優品”區域公共品牌,全力辦好“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嘉年華活動,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服務供給水平,真正講好榆次故事,傳播榆次聲音,讓文化遺產“走出去”。
守牢生態底線,增進民生福祉,激發宜居宜業新潛力。榆次全境東倚太行、西俯汾谷、北枕罕山、南抱八縛,瀟涂二水通貫其間,風光旖旎、一派錦繡,但是作為全省、全市發展的最核心,常住人口接近百萬,工礦企業眾多,生產生活活動密集頻繁,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壓力巨大。我們必須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真正把生態環境改善擺在“服務智創谷、建設城市核、推進一體化”的高度,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抓好市城區空氣質量改善和瀟河流域整治,嚴防嚴控非法排污,全力推進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林建設工程,著力打造天藍、水綠、山青的生態美景;必須看到“雙碳”目標引領的發展趨勢,支持推動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節能降耗改造,加快遠景風能、天合光能、農光互補、中核匯能、萬晟新能源調峰供熱、國際能源碳中和產業園等一批新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及早培育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緊抓晉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堅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全力打好城鄉衛生環境整治攻堅戰,推動文化、教育、衛生、康養、居住、生態等全方位提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更多層次、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需求。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榆次區將始終牢記領袖囑托,踐行“敬畏歷史 敬畏文化 敬畏生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奮力爭當省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