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晚報時間:2022-08-05 10:34:58
自信的武祝琴 資料圖
“我是在蘋果地里長大的孩子。每到蘋果成熟季,隨手從樹上摘一顆,一口咬在嘴里甘甜爽口,真是太美味了!”
這是榆次區牛村“80后”創業者武祝琴的“蘋果記憶”。這份記憶,讓她的創業夢想定格在蘋果上。從北京服裝學院畢業后,她不戀京城戀家鄉,從北京回到牛村當起了農民,成為晉中新知識青年農業雙創聯盟的一員,在希望的田野上綻放“職業農民”的別樣青春。
夢回農村 只為圓“兒時夢”
談起武祝琴的返鄉創業之路,還要從一次購物經歷說起。“一天在超市,我看到一位老人抱著孫女在貨架前挑選蘋果,那場景頓時讓我回想起兒時飄散著蘋果香氣的日子。”小時候,在自家的蘋果樹下,武祝琴總是爬到爺爺背上摘樹上的蘋果吃,那種香甜味道已沁入骨髓。從那一刻起,武祝琴回鄉發展蘋果產業的想法愈發強烈,她毅然放棄大都市的生活,選擇回鄉創業——種蘋果。
“現在,家鄉很多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務農的寥寥無幾。我們村的蘋果質優價廉,是時候回鄉創業做大家鄉蘋果產業了。”武祝琴相信,憑借父輩傳承下來的吃苦耐勞家風,以及她在大城市生活所積淀的眼界和市場意識,一定能將家鄉的蘋果銷售出去,帶領鄉親共同富裕。
開拓思路 贏先機開新局
剛回到農村創業的武祝琴,也曾有過迷茫。2014年,一項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惠農政策,讓她的天空變得風清氣爽。“創業也需要專業知識。”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后,武祝琴豁然開朗:“我們需要給消費者一個選擇家鄉蘋果的理由,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經紀人。”
于是,武祝琴成立了“清清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對種植過程嚴格把關,使用農家肥、有機肥,學習病蟲害防治技術,通過微信朋友圈試銷蘋果禮盒、認養蘋果樹等“私人訂制”方式,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一系列創新舉措逐漸打開了“清清蘋果”的銷路。
“一棵進入盛果期的蘋果樹每年訂制價為1180元,當年產量無論多寡都保證客戶能收獲100公斤蘋果。對農民來講,原本收購價4元一公斤的蘋果,經過‘私人訂制’身價翻番。”武祝琴說,“原先,鄉親們一畝地掙8000元至1萬元,現在,一畝地的收入翻了近十倍。對消費者而言,原本20元一公斤的優質蘋果只需12元,還吃得放心,一舉兩得。”
思路決定出路。在各級政府及團市委的支持下,武祝琴的“清清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步步邁上發展快車道。
步履不停 甘當致富“領頭雁”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武祝琴指明了方向,也讓她從受益者轉變為“領頭雁”。她認為,產品是市場競爭的根本,人是生產經營的核心,必須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果農隊伍,才能保證蘋果品質穩定提高、產業興旺發達。
如今,加入“清清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戶近2000戶,武祝琴計劃將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分享給更多人,打造一支專業、正規的電商隊伍,帶領更多農戶持續增收致富。
從“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到“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從“山西省十佳新農民”到晉中市人大代表,武祝琴身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一路走來,武祝琴帶著對家鄉的樸實情感,努力完成角色轉變,成為一名新時代職業農民。她不僅創建榆次蘋果國家級標準化種植試驗示范基地,成立專業合作社,還建立了“大學生高科技電商創業園”,成立了“清清電商婦女聯合會”,申請“榆次蘋果”地理標志品牌,注冊了“清清蘋果”“榆次蘋果”兩大品牌,建設了“清清農產品田頭市場”,建立了擁有1600人的新媒體電商銷售服務團隊和電子商務基礎數據庫,帶動周邊近2000戶農民一起致富。
武祝琴對自己的選擇始終堅定,無怨無悔。她說:“我堅信我們的事業發展前景廣闊,前途光明。因為,我們是播種希望的人!”
記者 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