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晉中日報時間:2022-07-27 09:53:07
2022年1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五年來第三次來山西考察調研,諄諄教導我們:“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晉中市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總遵循、總綱領、總指引,按照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部署要求,細化形成3方面18項具體舉措的任務書、路線圖、責任狀,忠實踐行領袖殷殷囑托,以強烈使命擔當加快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敬畏歷史,傳承歷史文脈,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牢記領袖殷殷囑托,堅決扛起歷史文化資源大市的時代使命,統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特色產品經營,讓晉中大地上的歷史文化遺產“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
實施千處文物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平遙古城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一是突出歷史原真性抓文物保護。高標準修訂《平遙古城修繕詳細性規劃》,編制古城保護與景區提升規劃;成立平遙古城保護利用研究會,將每年6月第二周定為古城保護宣傳周。二是突出風貌完整性抓環境整治。加快古城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古城地下綜合管廊、古城北主旅游通道提升改造、古城東面惠濟河段改造治理等工程加速推進。三是突出生活永續性抓改革提質。分類分步推進古城內傳統民居保護修繕項目及環境改善。
持續擦亮“老字號”品牌,提升晉中文創產品國際知名度。一是推動平遙牛肉品牌化發展,把平遙牛肉文化產業園打造成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二是推動推光漆器產業化發展,啟動《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保護條例》立法,制定《平遙推光漆器技術規范標準》,加快建設平遙推光漆器產業園。三是推動黃酒、老陳醋規模化發展,加快建設年產2000噸的黃酒生產線,把黃酒和老陳醋產業打造成為全國一流文產品牌。四是推動非遺項目特色化發展,聚焦全市1220項縣級以上非遺項目,培育壯大一批“老字號”品牌,挖掘打造一批民間傳統工藝特色門店,開辟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產業街區。
推動“五古六新”文旅融合發展,增強晉中文旅產業競爭力。一是用好古院、古村、古鎮、古堡、古城“五古”資源,培育體驗、休閑、康養、度假、觀光、運動六種新業態,打造千億文旅產業。二是與中國銀行總行聯合舉辦首屆中部金融創新論壇,建設集金融干部培訓交流及教育管理的示范基地。三是辦好以會展影展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活動,策劃推出22項獨具平遙特色的歷史文化活動和對外文化合作與交流活動,推動富有晉中特色的歷史文化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敬畏文化,厚植文化根基,讓文化自信強起來
牢記領袖殷殷囑托,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建筑文化、票號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家教文化、廉政文化,推動璀璨的歷史文化、厚重的晉商文化、鮮活的紅色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保護。
創造性轉化。一是深層次挖掘文化內涵,成立晉商文化研究會,率先創建國家楹聯文化城市。二是大力度發展文化產業,與故宮文創等團隊合作,做強一批文創品牌,打造一批文創企業,壯大一批文創產業,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全方位引育文化人才,依托國家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為抓手,探索實施“職業院校+大師工作室”“2+2”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壯大傳統技藝人才隊伍。
傳承性發展。一是搶救傳承抓“點”,對122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開展搶救性記錄,大力支持非遺傳承人或團體開展傳承活動。二是創建基地拓“面”,建設非遺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打造人才培養、精品展覽、旅游銷售為一體的傳統文化產品生產傳承基地。三是宣傳推廣延“線”,實施平遙古城超級城市IP項目,弘揚傳統工匠精神,傳承工匠技藝。
集成性活用。一是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地”,實施A級旅游景區倍增、旅游要素增效、鄉村旅游提質、紅色旅游鑄魂、研學旅游普及、康養旅游提檔“六大攻堅行動”。二是打造非遺文化“展覽館”,建設集11個縣(區、市)非遺項目為一體的非遺文化展覽館。三是打造特色金融“文化街”,將平遙古城西大街、南大街打造成特色金融文化街區。四是打造傳統特色“中國院”,依托古城名宅,講好文化故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院落。五是打造特色產品“老字號”,甄別保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老字號品牌門店,建設富有本土特色的產業街區。
敬畏生態,尊重發展規律,讓山川面貌美起來
牢記領袖殷殷囑托,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晉中之責,堅定扛起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使命,縱深加快能源革命改革,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厚植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高水平生態修復治理,厚蓄生態碳匯本底。一是國土綠化行動增綠,每年新造林35萬畝以上,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林木綠化率達到36.9%。二是汾河流域治理提質,嚴格“四水四定”約束,萬元GDP用水量降幅達2.9%;加快實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晉中段、百里瀟河、云簇湖等“千里水系、紅色太行”全域綜合治理項目,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萬畝以上。三是礦山生態修復補短,實施黃河流域第二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5個露天煤礦5.9萬畝復墾任務。
高標準攻堅污染防治,拓展宜居樂業空間。一是聚力“藍天常駐”實施空氣質量提升行動,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5.5%,清潔取暖全市建成區實現全覆蓋、農村覆蓋率達70%以上。二是聚力“綠水長清”實施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行動,污水收集管網連點成線,污水處理設施連片成網,全市河流水質全部退出劣Ⅴ類。三是聚力“黃土復凈”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強化土壤污染管控,推進工業固廢堆場整治,加大污染企業搬遷退出力度,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
高效率實施能耗“雙控”,穩妥有序邁向“雙碳”。一是把縱深推進能源革命改革作為重中之重,實施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供電煤耗可下降10-20克標煤/千瓦時;實施8個區塊勘探開采項目,煤層氣抽采量達20億立方米;實施“風光倍增工程”,推進抽水蓄能開發利用,在東山5縣打造“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新能源基地,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600萬千瓦。二是把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作為當務之急,開展傳統高耗能行業能效提升行動,全市單位工業企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4%。三是把全力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實施12個煤礦技改和擴產項目,全年煤炭產量將達1.12億噸。
高質量加快產業轉型,蹚出綠色發展新路。立足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城市核、太原晉中一體化、山西智創谷、晉中國家農高區、轉型綜改示范區等重大戰略實施,未來三年構筑“百億產業鏈、千億大基建、萬億項目盤”轉型發展格局。一是以投資之“形”造基建之“勢”,聚焦服務山西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聚焦智創谷、農高區、開發區,聚焦生態晉中建設,聚焦文化旅游和民生改善。二是以投資之“級”鍛產業之“鏈”,穩住煤焦產業鏈,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構建新材料產業鏈,打造鋼鐵產業鏈,培育新能源產業鏈。三是以投資之“量”優經濟之“盤”,謀劃未來三年重大項目,建成全省創新高地、產業洼地、人才聚集地、生活宜居地。